告天子 漢字

」故名告天子。而在日本名著《萬葉集》也有一詩寫道「落英紛紛,春暉燦燦,日晴鳥昇,寥寥悲更甚。」。雲雀善飛且啼鳴悅耳,行人往往聽其鳥囀而不見其身,可見其形象主要為善於飛翔、啼聲清亮、且與春日、晴天有強烈聯繫。 Copyright ©1998-2020 CBETA,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 Rd., Zhongzheng Dist., Taipei City 10044, Taiwan (R.O.C. [0348b08] 時,有一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0348b14] 佛言:「天子!我如是如是抱,如是如是直進,則不為水之所漂。如是如是不抱。如是如是不直進,則為水所漂。如是,天子!名為無所攀緣,亦無所住而度駛流。」, [0348b23]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0348b26] 時,彼天子白佛言:「比丘知一切眾生所著、所集,決定解脫、廣解脫、極廣解脫耶?」, [0348b28] 佛告天子:「我悉知一切眾生所著、所集,決定解脫、廣解脫、極廣解脫。」天子白佛:「比丘云何知一切眾生所著、所集,決定解脫、廣解脫、極廣解脫?」, [0348c02] 佛告天子:「愛喜滅盡,我心解脫;心解脫已,故知一切眾生所著、所集,決定解脫、廣解脫、極廣解脫。」, [0348c10] 時,有一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一切戒具足,  智慧善正受, 內思惟繫念,  度難度諸流。 不樂於欲想,  超越於色結, 不繫亦不住,  於染亦不著。」, [0348c26] 時,有拘迦尼,是光明天女,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身諸光明遍照山谷。, 「其心不為惡,  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  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  非義和合者。」, [0349a09] 爾時,世尊夜過晨朝,入於僧中,敷尼師壇,於大眾前坐,告諸比丘:「昨日夜後,有拘迦那天女,容色絕妙,來詣我所,稽首我足,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其心不為惡,  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  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  非義和合者。」, 「其心不為惡,  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  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  非義和合者。, [0349a20] 「說是語時,拘迦尼天女聞我所說,歡喜隨喜,稽首我足,即沒不現。」, [0349a24] 爾時,尊者阿難告諸比丘:「我今當說四句法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何等為四句法經。」, [0349b01] 爾時,有一異婆羅門,去尊者阿難不遠,為諸年少婆羅門受誦經。時,彼婆羅門作是念:「若沙門阿難所說偈,於我所說經,便是非人所說。」, [0349b04] 時,彼婆羅門即往詣佛所,與世尊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曇!沙門阿難所說偈言:, [0349b10] 佛告婆羅門:「如是,如是,婆羅門!是非人語,非為人語也。時,有拘迦尼天女來詣我所,稽首我足,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其心不為惡,  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  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  非義和合者。」』, [0349b25] 時,有拘迦那娑天女,是光明天女,起大電光熾然,歸佛、歸法、歸比丘僧,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普照山谷,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其心不為惡,  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  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  非義和合者。』」, [0349c09] 爾時,世尊夜過晨朝入僧中,敷尼師壇,於大眾前坐,告諸比丘:「於昨後夜,拘迦那娑天女,光明之天女,來詣我所,稽首我足,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其心不為惡,  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  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  非義和合者。』, [0349c24] 時,有拘迦那娑天女,光明之天女,放電光明,炎照熾然,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普照山谷,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我能廣分別,  如來正法律, 今且但略說,  足以表其心。 其心不為惡,  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  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  非義和合者。」, [0350a10] 爾時,世尊夜過晨朝,入於僧前,於大眾中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昨後夜時,拘迦那娑天女來詣我所,恭敬作禮,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我能廣分別,  如來正法律, 今且但略說,  足以表我心。 其心不為惡,  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空,  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  非義和合者。」, 「『「其心不為惡,  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偽,  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  非義和合者。」』, [0350a27] 時,有拘迦那娑天女、朱盧陀天女,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一切獼猴池側。, 「大師等正覺,  住毘舍離國, 拘迦那朱盧,  稽首恭敬禮。 我昔未曾聞,  牟尼正法律, 今乃得親見,  現前說正法。 若於聖法律,  惡慧生厭惡, 必當墮惡道,  長夜受諸苦。 若於聖法律,  正念律儀備, 彼則生天上,  長夜受安樂。」, 「其心不為惡,  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偽,  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  非義和合者。」, 「『其心不為惡,  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偽,  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  非義和合者。』」, [0350b19] 爾時,世尊夜過晨朝入僧中,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昨後夜時,有二天女,容色絕妙,來詣我所,為我作禮,退坐一面。朱盧陀天女而說偈言:, 「『大師等正覺,  住毘舍離國,  我拘迦那娑,  及以朱盧陀。  如是二天女,  稽首禮佛足,  我昔未曾聞,  牟尼正法律。  今乃見正覺,  演說微妙法,  若於正法律,  厭惡住惡慧。  必墮於惡道,  長夜受大苦,  若於正法律,  正念律儀備。  生善趣天上,  長夜受安樂。』, 「『其心不為惡,  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偽,  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  非義和合者。』, 「『「其心不為惡,  及身口世間,   五欲悉虛偽,  正智正繫念。   不習近眾苦,  非義和合者。」』」, [0350c12]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有於不瞋人,  而加之以瞋, 清淨之正士,  離諸煩惱結。 於彼起惡心,  惡心還自中, 如逆風揚塵,  還自坌其身。」, [0350c28] 時,有一天子,容色絕妙,來詣佛所,稽首佛足,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愚癡人所行,  不合於黠慧, 自所行惡行,  為自惡知識。 所造眾惡行,  終獲苦果報。」, 「既作不善業,  終則受諸惱, 造業雖歡喜,  啼泣受其報。 造諸善業者,  終則不熱惱, 歡喜而造業,  安樂受其報。」, [0351a15] 時,有一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不可常言說,  亦不一向聽, 而得於道跡,  堅固正超度。 思惟善寂滅,  解脫諸魔縛, 能行說之可,  不行不應說。 不行而說者,  智者則知非, 不行己所應,  不作而言作。 是則同賊非。」, [0351b13] 時,有瞿迦梨比丘,是提婆達多伴黨,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0351b14] 爾時,世尊告瞿迦梨比丘:「瞿迦梨!汝何故於舍利弗、目揵連清淨梵行所,起不清淨心?長夜當得不饒益苦。」, [0351b17] 瞿迦梨比丘白佛言:「世尊!我今信世尊語,所說無異,但舍利弗、大目揵連心有惡欲。」如是第二、第三說,瞿迦梨比丘——提婆達多伴黨於世尊所再三說中,違反不受,從座起去。去已,其身周遍生諸疱瘡,皆如栗,漸漸增長,皆如桃李。, [0351b22] 時,瞿迦梨比丘患苦痛,口說是言:「極燒!極燒!」膿血流出,身壞命終,生大鉢曇摩地獄。, [0351b24] 時,有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時,一天子白佛言:「瞿迦梨比丘——提婆達多伴黨今已命終。」時,第二天子作是言:「諸尊當知,瞿迦梨比丘命終墮地獄中。」第三天子即說偈言:, 「士夫生世間,  斧在口中生, 還自斬其身,  斯由其惡言。 應毀便稱譽,  應譽而便毀, 其罪生於口,  死墮惡道中。 博弈亡失財,  是非為大咎, 毀佛及聲聞,  是則為大過。」, [0351c07] 爾時,世尊夜過晨朝,來入僧中,於大眾前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昨後夜時,有三天子來詣我所,稽首我足,退坐一面。第一天子語我言:『世尊!瞿迦梨比丘——提婆達多伴黨今已命終。』第二天子語餘天子言:『瞿迦梨比丘命終墮地獄中。』第三天子即說偈言:, 「『士夫生世間,  斧在口中生,  還自斬其身,  斯由其惡言。  應毀便稱譽,  應譽而便毀,  其罪口中生,  死則墮惡道。』, [0351c18] 「說是偈已,即沒不現。諸比丘!汝等欲聞生阿浮陀地獄眾生其壽齊限不?」, [0351c19] 諸比丘白佛:「今正是時,唯願世尊為諸大眾說阿浮陀地獄眾生壽命齊限。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0351c22]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譬如拘薩羅國,四斗為一阿羅,四阿羅為一獨籠那,十六獨籠那為一闍摩那,十六闍摩那為一摩尼,二十摩尼為一佉梨,二十佉梨為一倉,滿中芥子。若使有人百年百年取一芥子。如是乃至滿倉芥子都盡,阿浮陀地獄眾生壽命猶故不盡。如是二十阿浮陀地獄眾生壽等一尼羅浮陀地獄眾生壽,二十尼羅浮陀地獄眾生壽等一阿吒吒地獄眾生壽,二十阿吒吒地獄眾生壽等一阿波波地獄眾生壽,二十阿波波地獄眾生壽等一阿休休地獄眾生壽,二十阿休休地獄眾生壽等一優鉢羅地獄眾生壽,二十優鉢羅地獄眾生壽等一鉢曇摩地獄眾生壽,二十鉢曇摩地獄眾生壽等一摩訶鉢曇摩地獄眾生壽。, [0352a08] 「比丘!彼瞿迦梨比丘命終墮摩訶鉢曇摩地獄中,以彼於尊者舍利弗、大目揵連比丘生惡心、誹謗故。是故,諸比丘!當作是學:『於彼燒燋炷所,尚不欲毀壞,況毀壞有識眾生?』」佛告諸比丘:「當如是學。」, [0352a15]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勝處易得知,  負處知亦易, 樂法為勝處,  毀法為負處。 愛樂惡知識,  不愛善知識, 善友生怨結,  是名墮負門。 愛樂不善人,  善人反憎惡, 欲惡不欲善,  是名負處門。 斗秤以欺人,  是名墮負門。 博弈耽嗜酒,  遊輕著女色, 費喪於財物,  是名墮負門, 女人不自守,  捨主隨他行, 男子心放蕩,  捨妻隨外色, 如是為家者,  斯皆墮負門。 老婦得少夫,  心常懷嫉姤, 懷嫉臥不安,  是則墮負門。 老夫得少婦,  墮負處亦然。 常樂著睡眠,  知識同遊戲, 怠墮好瞋恨,  斯皆墮負門。 多財結朋友,  酒食奢不節, 多費喪財物,  斯皆墮負門。 小財多貪愛,  生於剎利心, 常求為王者,  是則墮負門。 求珠璫瓔珞,  革屣履傘蓋, 莊嚴自慳惜,  是則墮負門。 受他豐美食,  自慳惜其財, 食他不反報,  是則墮負門。 沙門婆羅門,  屈請入其舍, 慳惜不時施,  是則墮負門。 沙門婆羅門,  次第行乞食, 呵責不欲施,  是則墮負門。 若父母年老,  不及時奉養, 有財而不施,  是則墮負門。 於父母兄弟,  搥打而罵辱, 無有尊卑序,  是則墮負門。 佛及弟子眾,  在家與出家, 毀呰不恭敬,  是則墮負門。 實非阿羅漢,  羅漢過自稱, 是則世間賊,  墮於負處門。 此世間負處,  我知見故說, 猶如嶮怖道,  慧者當遠避。」, [0352c08] 時,有一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0352c22]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決定以遮遮,  意妄想而來, 不必一切遮,  但遮其惡業。 遮彼彼惡已,  不令其逼迫。」, [0353a08]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0353a22]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始學功巧業,  方便集財物, 得彼財物已,  當應作四分, 一分自食用,  二分營生業, 餘一分藏密,  以擬於貧乏。 營生之業者,  田種行商賈, 牧牛羊興息,  邸舍以求利, 造屋舍床臥,  六種資生具, 方便修眾具,  安樂以存世, 如是善修業,  黠慧以求財, 財寶隨順生,  如眾流歸海。 如是財饒益,  如蜂集眾味, 晝夜財增長,  猶如蟻積堆。 不付老子財,  不寄邊境民, 不信姦狡人,  及諸慳悋者, 親附成事者,  遠離不成事, 能成事士夫,  猶如火熾然。 善友貴重人,  敏密修良者, 同氣親兄弟,  善能相攝受。 居親眷屬中,  摽顯若牛王, 各隨其所應,  分財施飲食。 壽盡而命終,  當生天受樂。」, [0353b26]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拘薩羅國有彈琴人,名曰麁牛,於拘薩羅國人間遊行,止息野中。時,有六廣大天宮天女,來至憍薩羅國麁牛彈琴人所,語麁牛彈琴人言:『阿舅!阿舅!為我彈琴,我當歌舞。』麁牛彈琴者言:『如是,姊妹!我當為汝彈琴,汝當語我汝是何人?何由生此?』天女答言:『阿舅!且彈琴,我當歌舞,於歌頌中,自說所以生此因緣。』彼拘薩羅國麁牛彈琴人即便彈琴,彼六天女即便歌舞。, 「『若男子女人,  勝妙衣惠施,  施衣因緣故,  所生得殊勝。  施所愛念物,  生天隨所欲,  見我居宮殿,  乘空而遊行。  天身如金聚,  天女百中勝,  觀察斯福德,  迴向中之最。』, 「『若男子女人,  勝妙香惠施,  愛念可意施,  生天隨所欲。  見我處宮殿,  乘空而遊行,  天身若金聚,  天女百中勝。  觀察斯福德,  迴向中之最。』, 「『若男子女人,  以食而惠施,  可意愛念施,  生天隨所欲。  見我居宮殿,  乘虛而遊行,  天身如金聚,  天女百中勝,  觀察斯福德,  迴向中之最。』, 「『憶念餘生時,  曾為人婢使,  不盜不貪嗜,  勤修不懈怠。  量腹自節身,  分飡救貧人,  今見居宮殿,  乘虛而遊行。  天身如金聚,  天女百中勝,  觀察斯福德,  供養中為最。』, 「『憶念餘生時,  為人作子婦,  嫜姑性狂暴,  常加麁澁言。  執節修婦禮,  卑遜而奉順,  今見處宮殿,  乘虛而遊行。  天身如金聚,  天女百中勝,  觀察斯福德,  供養中為最。』, 「『昔曾見行跡,  比丘比丘尼,  從其聞正法,  一宿受齋戒。  今見處天宮,  乘虛而遊行,  天身如金聚,  天女百中勝。  觀察斯福德,  迴向中之最。』, 「『我今善來此,  拘薩羅林中,  得見此天女,  具足妙天身。  既見又聞說,  當增修善業,  緣今修功德,  亦當生天上。』, [0354a24]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瞋恚起應滅,  貪生逆防護, 無明應捨離,  等觀真諦樂。 欲生諸煩惱,  欲為生苦本, 調伏煩惱者,  眾苦則調伏。 調伏眾苦者,  煩惱亦調伏。」, [0354b12]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非世間眾事,  是則之為欲, 心法馳覺想,  是名士夫欲。 世間種種事,  常在於世間, 智慧修禪思,  愛欲永潛伏。 信為士夫伴,  不信則不度, 信增其名稱,  命終得生天。 於身虛空想,  名色不堅固, 不著名色者,  遠離於積聚。 觀此真實義,  如解脫哀愍, 由斯智慧故,  世稱歎供養。 能斷眾雜相,  超絕生死流, 超度諸流已,  是名為比丘。」, [0354c07]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0354c21]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怖畏不行施,  常得不施怖, 怖畏於飢渴,  慳惜從怖生。 此世及他世,  常癡飢渴畏, 死則不隨死,  獨往無資粮。 少財能施者,  多財難亦捨, 難捨而能捨,  是則為難施。 無知者不覺,  慧者知難知, 以法養妻子,  少財淨心施。 百千耶盛會,  所獲其福利, 比前如法施,  十六不及一。 打縛惱眾生,  所得諸財物, 惠施安國土,  是名有罪施。 方之平等施,  稱量所不及, 如法不行非,  所得財物施。 難施而行施,  是應賢聖施, 所往常獲福,  壽終上生天。」, [0355a20] 爾時,世尊金鎗刺足,未經幾時,起身苦痛;能得捨心,正智正念,堪忍自安,無退減想。, [0355a22] 彼有山神天子八人,作是念:「今日世尊住王舍城金婆羅山金婆羅鬼神住處石室中,金鎗刺足,起身苦痛而能捨心,正念正智,堪忍自安,無所退減,我等當往面前讚嘆。」作是念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 「沙門瞿曇,  人中師子,  身遭苦痛, 堪忍自安,  正智正念,  無所退減。」, 「大士之大龍,  大士之牛王, 大士夫勇力,  大士夫良馬, 大士夫上首,  大士夫之勝。」, 「此沙門瞿曇,  士夫分陀利, 身生諸苦痛,  而能行捨心, 正智正念住,  堪忍以自安, 而無所退減。」, [0355b10] 第四天子復讚嘆言:「若有於沙門瞿曇士夫分陀利所說違反嫌責,當知斯等長夜當得不饒益苦,唯除不知真實者。」, 「觀彼三昧定,  善住於正受, 解脫離諸塵,  不踊亦不沒, 其心安隱住,  而得心解脫。」, 「經歷五百歲,  誦婆羅門典, 精勤修苦行,  不解脫離塵, 是則卑下類,  不得度彼岸。」, 「為欲之所迫,  持戒之所縛, 勇捍行苦行,  經歷於百年, 其心不解脫,  不離於塵垢, 是則卑下類,  不度於彼岸。」, 「心居憍慢欲,  不能自調伏, 不得三昧定,  牟尼之正受, 獨一居山林,  其心常放逸, 於彼死魔軍,  不得度彼岸。」, [0355c06]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0355c20]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何物火不燒?  何風不能吹? 水災壞大地,  何物不流散? 惡王及盜賊,  強劫人財物, 何男子女人,  不為其所奪? 云何珍寶藏,  終竟不亡失?」, 「福火所不燒,  福風不能吹, 水災壞大地,  福水不流散。 惡王及盜賊,  強奪人財寶, 若男子女人,  福不被劫奪。 樂報之寶藏,  終竟不亡失。」, [0356a10]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誰當持資粮?  何物賊不劫? 何人劫而遮?  何人劫不遮? 何人常來詣,  智慧者喜樂?」, 「信者持資粮,  福德劫不奪, 賊劫奪則遮,  沙門奪歡喜, 沙門常來詣,  智慧者欣樂。」, [0356a26] 時,有一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一切相映障,  知一切世間, 樂安慰一切,  唯願世尊說, 云何是世間,  最為難得者?」, 「為主而行忍,  無財而欲施, 遭難而行法,  富貴修遠離, 如是四法者,  是則為最難。」, 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Web Site : https://www.cbeta.org E-mail : service@cbeta.org Tel : +886-2-2383-2182, 地址 : 10044 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 77 號 8 樓 R812 Address : Rm. 漢字の読み方がわかりません。アイフォン8を使用しているのですが、画像の漢字が変換しても出て来ません。 とても良く似た漢字は出てくるのですが、画像の2つの漢字がどうしても変換出来ません。 頭良 … [0787b06] 一時,佛遊於忉利天上,晝度樹下無垢白石,愍哀其母度脫之故。正夏三月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八千皆阿羅漢——諸漏已盡,得大神足,威曜無極;生死悉斷,無復塵垢,棄捐重擔,所作已辦,逮得己利;心即從計致平等忍,心已得解度於智慧,普則正士,於世福地多所祐安——唯除一人賢者阿難。菩薩七萬二千人,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辯才無礙,各從他方異佛世界皆來集會。爾時,世尊與無央數百千之眾眷屬圍遶,而為說經。, [0787b16] 時,於眾會有二天子,名曰月氏、月上。月氏天子即從坐起,更整衣服偏袒右肩,叉手長跪而白佛言:「吾欲諮問如來、至真、等正覺,假使聽者乃敢自陳。」, 「其於眾生類,  興發愍哀心, 逮求于佛道,  志無垢甘露, 自傷己身行,  及慈哀群黎, 余以斯等故,  諮問釋師子。 於億劫積行,  悉能忍勤苦, 一切而布施,  志寂然無念, 等心於群生,  療化已平均, 我問此勝義,  導利黎庶者。 假使見正道,  妙相自莊嚴, 無垢三十二,  英特之福田, 逮斯功德者,  奉敬乎巨海, 今予問大聖,  欲了斯義歸。 假使無異心,  則無有別念, 常志求妙慧,  人中巍巍尊, 而無聲聞意,  不慕緣覺事, 今余問此義,  堅固無過者。 有利若無利,  等心於毀譽; 有名若無名,  苦樂不以移; 雖處於俗法,  則不以動轉, 今我問此義,  遠離恐懼者。 以愛己身事,  等念於黎庶, 未曾有若干,  咸化于三處, 而以修慈心,  有諂無厭穢, 今余問此義,  賢將持土地。 心恒行精勤,  布施戒離邪, 其身逮寂然,  戒品不永滅, 身口意常正,  將御順擁護, 今問最勝義,  處垢而無塵。 其忍辱調柔,  達已加遵修, 能修任苦患,  憒擾放逸眾, 遊救於一切,  而不生瞋恚, 因此故問義,  欲決諸狐疑。 各常力精進,  恭順不違義, 悉愍傷世間,  不為己身施, 行道無厭足,  如海受眾流, 是故問最勝,  其德如大海。 雖存於三處,  不退從諸想, 以賢聖之慧,  伏除諸垢塵, 承禪定妙通,  神足自娛樂, 今故問此義,  普往開化眾。 智慧度彼岸,  聖達無有際, 棄捐眾思想,  出家除根株, 憺怕得自在,  曉了斯法慧, 是故今啟問,  無極大聖人。 所分別神足,  解了隨順行, 遊億姟佛土,  無有國土想; 供養億姟佛,  無有諸佛想; 是故問此義,  覩者普受欣。 其離欲塵魔,  忽化陰身魔, 棄捨於死魔,  降伏諸天魔, 蠲除一切魔,  則逮成佛道, 是故問斯義,  永棄於眾冥。 乃震動天地,  樹木及山巖, 覺了成佛道,  無量最勝慧, 假使已一心,  習於寂定明, 是故問此義,  諮啟如斯像。 曉了一切慧,  威燿甚巍巍, 設住於佛教,  善建立法行, 導利于眾聖,  靡所不開化, 今故問斯義,  濟遊三處者。」, [0788a23] 月氏天子又問世尊:「唯然,大聖!何謂菩薩得大聖通殊特之行,度於彼岸?何謂菩薩至不可思議善權方便,備勸助慧?何謂菩薩一切諸法以為一議,入於一味所趣同均,入於一慧平等之說?何謂菩薩奉深禁戒行無放逸,逮成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 [0788a29] 佛言:「善哉,善哉!月氏天子!多所哀念,多所安隱,愍傷諸天及十方人,乃能發意啟問如來如此之義。諸菩薩行佛道正真慧、被大鎧者,建立大乘,度大欲、御大船、轉大法輪,施無極法恢弘慧典,欲放大雨、欲演普光,慕擊大鼓、志大雷震,樂立巨幢、願吹大珂,執大法英、攬大法典,演無極明欲照世間,務令大乘永存不斷;願大祀祠究竟足滿。以此比類無極之德,愍傷群庶故問如來。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說之。如諸菩薩大士之行,致大聖通具足深戒,至於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 [0788b12] 佛告天子:「菩薩有四法行,得大聖通殊特之行,度於彼岸。何謂為四?菩薩大士曉了諸法而應真諦,於一切法無所倚著,等念諸法而無有盡,逮于聖慧而造明證,遊一切法親近眾典。雖在諸法無有脫者,不見異法。, [0788b17] 「何謂諸法而應真諦?如過去空,當來、現在亦自然空。天子!欲以曉了是空平等,三世空無所想。彼諸有慧分別處所,建立開化解暢道品,便通正業達其義理,是謂曉了而應真諦。, [0788b21] 「何謂於一切法無所倚著?一切諸法住於我所,現有所住於我非我,則謂菩薩曉了諸法而無吾我;不依倚身,是則名曰無所倚著。假使菩薩於斯諸法身無所著,無所著已,不住異法;其於諸法不生、不住。爾能於彼無所倚著,已無所倚;供養諸法則於諸法而無所倚。, [0788b27] 「二、何謂菩薩曉了一切猶如虛空?其三界者心之所為,不計斯心無有色像,亦不可覩,無有處所、無有教令,猶如幻化。因其心本而求諸法則不可得。若以於心不求于心,則無所獲心不可逮;以不得心一切諸法亦不可得。諸法則無有法、無形類想,亦無有影而無所有,及與實諦亦無所覩。無所覩者,於一切法心無所入,知一切法無所成就,亦無所生。譬如虛空,猶如天子!欲察虛空永無有生、無所成就,了一切法亦復如是。猶如虛空名曰虛無,彼則憺怕。一切諸法亦復如是,但假字耳,彼則寂寞。, [0788c09] 「三、何謂菩薩於一切法而親近典也?菩薩大士觀察思惟一切諸法,於斯無知亦無所見。眼不知耳亦無所見,耳不知眼亦無所見;鼻不知舌亦無所見,舌不知鼻亦無所見;身不知意亦無所見,意不知身亦無所見。一切諸法雖有癡騃、快眇、凶暴見於法界,慧常平等所行具足。其六情界有所照來則有所在,計於本者無有內法;教於外者彼無外法,教內法者所見如是。覩若斯者則無有法、無有起者,亦無有法有所作為;若有住者覩無所見。」, [0788c19] 佛語天子:「是為法界,法無所起亦無所滅,而亦不住則無所有。假使有念:諸法不住、不生、不起,無有處所。如是觀者真諦慧備,無有諸法及與法界,不見解脫,斯一切法親近諸典,是為四法。菩薩大士得大聖通殊特之行,度於彼岸。, [0788c24] 「四、何謂聖通?所云通者,於一切法不信他慧而有諮受;所以言慧,於一切法不造二事,所謂無二,彼則無名法不可知。設使天子具足斯慧,其菩薩者速逮聖通,以成就願具足所曉。菩薩曉了如是慧者,則淨道眼,超天世人。便覩十方無量無限億百千姟諸佛國土、佛天中天所有聖眾,悉聞諸佛所說經法;彼佛國土群萌之類,其心所念善惡、好醜悉識知之,人民伴黨行來如是。逮及若斯,自知往古所周旋處,以慧明證解己本際,他人眾生始無所由,所居止處悉證明之;從緣說是。」, [0789a06] 佛告天子:「菩薩大士雖未得至一切通慧,聖明之智巍巍如是。為諸眾生興立佛事,速疾具足一切佛法,逮得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 「以善權慧方便道明,  則具足成於大聖通, 而常遵修深妙禁戒,  尋用一義解一切法。 分別真諦一切經典,  其明目者無所倚著, 常觀諸法猶若虛無,  以有所察宣揚悉空。 習近諸法彼假號法,  不見諸法有解脫者, 其不見者靡所不觀,  已得聖通所見若斯。 假使過去法已空者,  當來諸法亦如是空, 分別現在則亦若茲,  是乃謂為真諦之見。 一切諸法三界常空,  斯明知者無念不念, 已無有應應不應者,  其無所畏為覩真諦。 若慧如是無著方便,  講說經法無有法想, 意無所念則無所著,  無所著者則不動搖。 一切諸法自然而興,  其自然者本淨無我, 曉了諸法而無吾我,  爾乃不起無他異法。 其不生者不有不來,  察計於彼則無所倚, 而反講說諸法處所,  雖演佛道不念有我。 一切三界心之所由,  彼心則亦不可常覩, 無色無人猶如幻化,  當以斯法務求於心。 彼以此法求於心已,  則知無心亦無心法, 假使已心求心處所,  則便不覩心之本淨。 已於諸法無所著者,  雖在黎庶不隨眾想, 一切諸法無意無成,  常分別知猶如虛空。 如觀虛空不生不有,  分別諸法亦復如是, 假號虛空諦無有實,  說有言辭彼法虛空。 其眼未曾觀見於耳,  其耳亦不觀見於眼, 舌不屬鼻鼻不屬舌,  斯等展轉而不相見; 其身未曾察見於意,  意亦不察身之形類, 各各如是不能相知,  以是之故斯常憺怕。 計著眾惡諛諂癡騃,  諸法之界常等均平, 其內事者不知於外,  若外事者亦不知內, 以是之故曉法所趣,  成就智慧常不可限。 觀見十方億姟諸佛,  及諸聲聞無有罪釁, 又彼諸佛所說經典,  無量聖達清淨之義, 悉得逮聞所演美辭,  則能受持普修平等。 便能了知眾生心念,  具足飛到億萬佛土, 識念往古無數世事,  億百千劫如恒河沙。 逮成於此妙五聖通,  則得親近安住之慧, 彼以佛故有所顯發,  無放逸道興造利義。 假使聞斯如是空法,  生欣踊心樂微妙樂, 魔不能得彼之瑕短,  則能疾成覺了上道。」, [0789b22] 佛告天子:「菩薩大士有四事法,至不可議善權方便。何謂為四?菩薩曉了往返度流之法,猶如己身若干種痛苦毒之患,覩所遊起。亦欲蠲除他人之苦,修行精進,勸諸眾生趣於聖路,令一切法留存道心;為諸群黎積累德品,三世亦然。而已勸助一切諸佛,集三世行勸助德品,所作善本加施眾生,放捨弘施有所開化亦不生心。其不勸進:一切智者心不離脫亦不見道,心不離道、道不離心;如道之相,身相若斯。, [0789c02] 「以慧平等於心、於道亦無所倚,順權方便長益德本,不見法界有所增益。彼於諸法無所思議,積功累德未曾厭倦,不以心業求曉了心。彼若布施則無望想,奉修禁戒亦無所失,遵行忍辱亦無所住,所行精進亦無憺怕,一心禪定無所依倚,奉行智慧亦無所習,勸化眾生亦無所著。以愍哀故,嚴淨佛土。求於聖達無所起慕,講說經法亦無所入。, [0789c10] 「如是,天子!菩薩所行、所造德本,雖為薄少,善權方便不可限量,乃至大道。何謂菩薩所造德本雖為薄少,善權方便得至無量,乃致大道?菩薩大士於一切法念發無量,觀察諸法無有計限得邊際者。所以者何?天子!欲知一切諸法,則空無想亦無有願;其以空者則亦無量。假使暢達無量心者,講法雖少,善權方便廣大無際。所以者何?佛道無量,勸心無限至無際法,則為諸佛世尊之道。, [0789c18] 「復次,天子!菩薩大士善權方便,勸勉眾生令入正行。憂群萌類所樂法者而勸立之,若施有所救濟為說經法。, [0789c21] 「復次,天子!菩薩大士不以布施而為審諦,言:『是我所。』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亦復如是,不名我所。又有所施、若持戒者,亦無所念,常順禁戒;具足忍辱,見人所作,是、非悉忍;奉行精進,修清白行;一心禪思;曉了方便,觀察智慧。, [0789c26] 「復次,天子!菩薩大士分別曉了:善權方便與聲聞俱,而開化之,不樂所行;所修堅固與緣覺俱,不樂所行,堅固其志。是為四法,菩薩大士致不可議善權方便。」, 「曉了於二事,  己身及他人, 當除吾苦患,  療盡眾惱熱。 愍念於眾生,  勸使在道心, 思惟一切法,  演令入一義。 一切群生慶,  合集於三世, 普於諸佛德,  悉當勸化之。 而悉曉了斯,  皆以施眾生, 真心而惠施,  猶以佛慧故。 一切所發心,  悉勸助佛道, 不失於道心,  見諸法悉脫。 察心及於道,  不見有二事, 其相有所存,  了心相同等。 法等故平等,  不二無所有, 明知權方便,  長益清白法。 其種無為益,  法界不可議, 志求於佛道,  常以不厭倦。 不以心念心,  吾長清白議, 不忘失道心,  所作而勸助。 布施不望報,  護戒無所念, 常修行忍辱,  不立計有人, 恒奉行精進,  身口心寂然, 禪定無所倚,  智慧度無極。 開化解眾生,  不處於顛倒, 嚴淨諸佛土,  志性無剛強。 常志于佛道,  於法無所捨, 諮受一切典,  故慧不可議。 為眾生說法,  不著於文字, 造行如是者,  速成佛無難。 心不想於空,  不慢無所念, 無想無所願,  不可稱限量。 知群黎所行,  隨之因開化, 自在而布施,  說法給所乏。 有施眾生,  不言我獲,  不高於戒, 不忽忍辱,  不慢精進,  不著禪定, 而於智慧,  無所悋惜。  常喜布施, 講論眾戒,  遵修謙下,  恒行勇猛。 雖奉禪思,  永無所著,  興發智慧, 而以布施。  在於緣覺,  聲聞之中, 菩薩大士,  遊於此黨;  假使處中, 有所造業,  明眼達士,  不樂彼行。 以能建立,  如斯法者,  是則名曰, 菩薩之行。  曉了善權,  不可思議, 所為惠施,  至無限量。」, [0790b16] 佛告天子:「菩薩有四事法。一切諸法以為一議,入於一味所趣同等,入於一慧平等之說。何謂為四?菩薩大士曉了法界無所破壞,解諸法空而普遊至。於諸法議無所同像,平等吾我及於他人,曉了諸法悉為憺怕,是為四。, [0790b21] 「曉了是慧所覩若此,於世俗法及度世法靡不通達,不造二觀:若罪、若福,有礙、無礙,若聞、不聞,有為、無為,於此諸法不造、不觀,不見諸法有所受者。無凡夫法、無羅漢法,無若干觀,其凡夫法不為清淨也;不察羅漢法獨解明。不舉、不下分別一議,趣憺怕門演暢講說。散一切法,而於諸法不見散壞;修行一忍,永無有二,以入一議普入諸法。所謂入者,無所從生。是為天子!菩薩大士得近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亦不念言:『我近若遠。』所以者何?不處一議。見異群黎,亦觀覩人與道別異。又思惟之人不可得,爾乃是道。」, 「而於法界,  無所破壞,  又彼法界, 無能散者。  計如法界,  諸人若斯, 但假有字,  無有若干。  了諸法空, 則致響忍,  其內若外,  有為無為; 觀察斯法,  悉無所有,  分別一議, 皆知為空。  諸所現法,  無所同像, 不著己身,  及與他人。  若不計念, 有吾我人,  其行未曾,  有若干想。 修於寂然,  志在憺怕,  普觀一切, 諸法所存。  於一切法,  靖默無念, 遊于憺怕,  而無所著。  講說現在, 及度世事,  彼則不興,  造盡滅盡。 若福若罪,  若聞不聞,  不念於法, 不取音聲;  不在有為,  亦不無為, 常等一觀,  不喜二事。  不覩諸法, 有所受者,  不得凡夫,  及阿羅漢。 不說凡夫,  癡穢不淨,  此則名曰, 阿羅漢法。  亦無所舉,  不有所下, 分別一議,  而悉寂然。  曉了諸法, 皆無所壞,  亦不毀散,  一切法界。 不謂忍別,  與空異耶?  普知諸法, 一切悉空;  不著於空,  無倚了忍, 以入一議,  悉了一切。  此無所起, 其本清淨,  如是行者,  疾成佛道。 速得親近,  無量正覺,  不計有身, 不念道心。  一切諸法,  吾我及彼, 悉無所著,  得平等覺。」, [0791a03] 佛告天子:「菩薩有四事法,奉深禁戒行無放逸。何謂為四?菩薩大士而自念言:『何謂禁戒?』則順觀察思惟其議。若身行善、口言至誠、心念柔順,是為禁戒。又復念言:『何謂身善?何謂言誠?何謂心柔?』不犯身事,而不殺生、盜竊、婬妷,是身行善;口不說非,妄語、兩舌、惡口、讒言,是口言誠;心不念非,念餘瞋恚、邪見之事,是心念柔。彼諦觀察而自念言:『假使不犯身、口、心者,不可分別其處所在青、黃、赤、白、紫、紅之色,計於眼者不分別識;耳、鼻、口、心亦復如是,不分別識。所以者何?彼亦不生亦無生者,亦無起者亦無不起。設不有生、無所生者,亦不有起;無所起者,則不堪任分別識法。』又更念言:『爾時察之則無所有。亦無有戒則無所行;已無所行則不可知;已不可知,不當於彼有所倚著,造此行已則無所見。』當爾之時不見有戒;已不見戒,勸彼戒者亦無所見。是為天子!菩薩大士奉深禁戒。, [0791a20] 「復次,天子!若有菩薩曉不貪身,不處見身亦不覩見修於持戒,亦不犯禁亦無所著。, [0791a22] 「復次,天子!菩薩大士入深法藏在所護禁,威儀禮節,行步進止安詳順教,是曰為戒。不自見己之所興行,不見他人之過咎,是故名曰深妙之戒。, [0791a25] 「復次,天子!菩薩不犯於戒,亦不毀戒又不弄戒。其反己者則以反戒;若不反己則不反戒,以不反戒則無所犯。已不犯戒則不弄戒,便無所度。所以不弄、不度戒者,了一切法悉度脫故。以度脫者則無有我,亦不無我。既無有人,何所度者?是為四。」, 「其身清淨,  言無誤失,  心念鮮明, 行無瑕穢,  而常自護,  謹慎於行, 彼菩薩者,  乃謂奉戒。  將順奉行, 於斯十善,  聰明菩薩,  若能護此, 則身口意,  無所犯負,  斯能名曰, 奉明達戒。  其無所造,  不起無生, 彼無形色,  無有處所,  已無像貌, 則無所住,  便不可得,  何所歸趣? 戒不有造,  常如無為,  則不可以, 眼觀察之;  耳無所聞,  無鼻無舌, 身不可別,  及心所念。  設不分別, 於六根者,  則達諸趣,  無所依倚。 設如是觀,  乃清淨戒,  未曾逮戒, 有所立處。  彼無有戒,  無意無正, 護於禁戒,  無吾我想。  將養於禁, 亦無戒想,  修深要戒,  志得自在。 以能分別,  所見身者,  即不墮落, 六十二疑。  其無所見,  不覩處所, 雖奉禁戒,  不自憍恣。  則能順入, 深妙法藏,  所行禮節,  為不妄想。 善修安詳,  將順謹慎,  其禁戒者, 無有異著。  不倚吾我,  亦不依戒, 已無吾我,  則無禁戒。  不念己身, 及與禁戒,  如是乃謂,  為法器耳。 無吾我者,  不依倚戒,  不計身者, 不想念法。  無身見者,  無有戒心; 不犯戒者,  無有脫禁。  亦不建立, 於禁戒中,  不計有身,  則無戒想。 深妙之戒,  謂無所犯,  假使勇猛, 奉戒如是,  彼則未曾,  有所毀犯。 如是戒者,  聖賢所歎,  於一切法, 而無所著。  愚騃之夫,  住吾我想, 將護禁戒,  言我畏慎。  則失戒寶, 永無有餘,  便不度脫,  三界之患。 假使有人,  除諸見網,  則不見彼, 違失禁戒。  其人心計,  無有吾我, 順奉禁戒,  不墮疑見,  便不恐懼, 墮於惡趣。  若使分別,  禁戒如是, 則不覩見,  犯禁戒者。  不察吾我, 不見三世,  況當觀察,  犯戒毀禁。」, [0791c14] 月氏天子白佛言:「得未曾有,天中天!諸佛世尊道法微妙,無上正真甚深難及。菩薩所作第一巍巍,乃能奉修如此之法,而無所住亦無所修,除去一切諸所妄想,離吾我念。行無數劫而不墮落聲聞、緣覺,而不中道違失道意,具足佛法入不缺漏。云何菩薩奉行何法修微妙典,於真本際而不取證?」, [0791c20] 世尊告曰:「天子聽之!菩薩有四事行深妙法,於真本際而不取證。何謂為四?菩薩大士堅固志願、建立要行、具一切智,奉修精進而不怯弱,不住立者不捨眾生,於大哀不斷教,善權方便勸眾德本。是為四行深妙法,於真本際而不取證。」, 「其明智者,  志願堅強,  未曾違失, 往古所曉。  為一切智,  精修慇懃, 終不處於,  興廢異乘。  奉行精進, 常無放逸,  敢所遵修,  心不怯弱, 亦不捐捨,  一切眾生。  而普等心, 群萌之類,  常加愍哀,  普世群黎。 能忍勤苦,  意不轉移,  志不欲令, 道教斷絕。  猶如有人,  積無數寶, 而善覺了,  善權方便,  勸一切德, 行無厭足。  遊趣最要,  懷於愍哀, 不於中間,  滅盡諸漏。  其有稟授, 於此經典,  其菩薩者,  名曰勇猛。 而常奉修,  深妙之法,  彼則未曾, 倚著本際。」, [0792a12] 佛告天子:「於是菩薩未曾破壞凡夫之法,而普成就於佛道議。亦不謗毀凡夫之法;亦不覩見佛法長益;亦不遠離於凡夫法;亦不求慕。欲得佛道不興斯行,凡夫法異,佛道異乎?亦不念言:『凡夫之法瑕穢、卑賤。佛之道法為微妙乎?』不作斯行,凡夫之法則為斯漏,佛之道法無穿漏乎?又復念言:『凡夫之法及與佛法,二者俱法虛無寂寞,但假號耳!思想致穢。』凡夫之法亦無成就;諸佛之法亦無具足。凡夫之法而無有實,亦無自然;諸佛之法悉無有實,亦無自然。若欲理者,凡夫之法而無所知,亦不無知,不生、無生。若觀察者推其本末,若以空慧、無相之慧、無願之慧,智慧明省是為佛法。不可別知佛法所處,觀此本末彼悉則空;空不見空,亦無所知亦無所觀,悉為本淨,無明故起。, [0792a28] 「是以,天子!法者無法,諸法自然住立,諸法憺怕。其憺怕法則無有二;其無二者則無凡夫,亦無聲聞亦無緣覺,平等佛道,亦無所教深妙之行為菩薩行。菩薩深修分別正教,無有一法非佛法也。所以者何?其言法者,習俗為法,無習俗言;有所言者則無所得;其無所得則無所興;以無所興則無形教,一切諸法悉無形像。假使諸法無有限數,不離佛法。, [0792b07] 「是故,天子!當作斯觀:一切諸法悉為佛法,無有想行。其念想行,尋即興、廢二事之識。是等之類,以識為行;佛法無漏,亦復於彼而不想求,於彼生起聲聞之行。其解了者,法界無塵亦無寂然。假使於法而不受法,則無有法。其塵勞法及寂然法,豈可獲到塵勞、寂然乎?欲作斯求終不可得。, [0792b13] 「如是,天子!假使菩薩曉了如是,則為名曰深妙之行。其於諸法及與佛法無所見者,以無所見則為離見;其所見者為無所見。假使菩薩如是觀者,魔及官屬不能得便、莫能勝也。」, 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Web Site : https://www.cbeta.org E-mail : service@cbeta.org Tel : +886-2-2383-2182, 地址 : 10044 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 77 號 8 樓 R812 Address : Rm.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本站所刊載之圖文內容等版權皆屬原廠商或原作者所有,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Rd., Zhongzheng Dist., Taipei City 10044, Taiwan (R.O.C. 唯を含む熟語・用例・名詞・慣用句など, 「唯」の漢字が入り構成されている関連する二字熟語・三字熟語・四字熟語、用例や名詞・慣用句・成語や成句など。「唯」を含む言い回しや言葉。, 当サイトのリンクを設置した紹介記事等を除き、画像を含むコンテンツの無断転載はご遠慮くださいますよう宜しくお願い致します。. 812, 8F., No.77, Yanping S. 「唯」がつく二字熟語・三字熟語・四字熟語や名詞など(称唯:い-しょう,称唯:しょう-い,唯一:ゆい-いち..)掲載語句件数:89件。語句を構成する各漢字の書き順などの情報を表示できます。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努爾哈赤起兵伐明,以「七大恨」告天,書之成文,正式拉開了對明公開宣戰的序幕,後世遂以「七大恨」作為努爾哈赤與明朝公開決裂、發起對明全面戰爭的宣言。清太祖努爾哈赤朝服像1630年(明崇禎三年,後金天命四年),皇太極繼父遺志起兵攻打大明。 Copyright ©1998-2020 CBETA,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 phonetics and meanings of japanese structures and expressions. [Seraph102108:亞爾特] 更感覺是在交代ww雖然himehina並不是故事rpg類的主角,但是給了一個龐大的世界觀,畢竟hime一開始的田中專務店就已經謎團重重了,不補上前傳有點可惜, [asd8569741:雞縛靈] 這樣好黑暗啊!!不過既然新曲都唱出來了,相信最近應該要有MV或販售了!, 至於把最後的可能性與遊戲人生分開來說,是因為遊戲人生的結束戰爭的方法是主角群打穿世界才獲得結束戰爭的關鍵道具、所以在這個可能性裡我是預設HH是聖女貞德的立場----為了結束戰爭, 在姬雛鳥的概要裡有提到:「就連巋然不動的大地也被人類的欲望污染得寸草不生」還有「A.I.著這個世界又將它毀壞」所以戰爭直接導致毀滅的可能性我覺得可能比較高, [asd8569741:雞縛靈] 可是汙染沒有直接消滅啊ww我是在想毀壞指的意涵到底到什麼地步,因為HH的場景裡是還有森林的,所以那個森林大概有可能跟風之谷那類的世界觀很像, [asd8569741:雞縛靈] 對!或是資源沒辦法利用ww那個神奇寶貝的世界樹(波導的勇者)那樣也有可能, http://eportfolio.lib.ksu.edu.tw/~4950C002/blog?node=000000106, 考察】HIMEHINAオリジナル楽曲第1弾『ヒトガタ』の歌詞とMVの解釈・考察【ヒメヒナ】, http://web2.ctsh.hcc.edu.tw/stu98/s9811036/public_html/r03.html, http://web.thu.edu.tw/g931202/www/Kant.htm. [0282a05] 佛告天子:「汝解此偈者,便可發問。」 [0282a05] 天子白 佛:「不解,世尊!不解,善逝!」佛復說偈而告天 子曰: 「若知所愛者, 不於彼生愛, 彼此無所有, 他人莫能說。」 [0282a10] 佛告天子:「汝解此義者,便可發問。 Rd., Zhongzheng Dist., Taipei City 10044, Taiwan (R.O.C.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世祖順治鑄幣. How to write kanji and learning of the kanji.kanji stroke order. 812, 8F., No.77, Yanping S. [0788b12] 佛告天子:「菩薩有四法行, 得大聖通殊特之行,度於彼岸。何謂為四?菩 薩大士曉了諸法而應真諦,於一切法無所 倚著,等念諸法而無有盡,逮于聖慧而造明 證,遊一切法親近眾典。雖在諸法無有脫者, 不見異法。 812, 8F., No.77, Yanping S. [0276a10] 時,有尊者善生,新剃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0276a12]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諸比丘!當知此善生善男子有二處端嚴:一者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二者盡諸有漏,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寂靜盡諸漏,  比丘莊嚴好, 離欲斷諸結,  涅槃不復生。 持此最後身,  摧伏魔怨敵。」, [0276a24] 爾時,世尊四眾圍遶,見彼比丘來,皆起輕想,更相謂言:「彼何等比丘?隨路而來,形貌醜陋,難可觀視,為人所慢。」, [0276a27] 爾時,世尊知諸比丘心之所念,告諸比丘:「汝等見彼比丘來,形狀甚醜,難可視見,令人起慢不?」, [0276b01] 佛告諸比丘:「汝等勿於彼比丘起於輕想。所以者何?彼比丘已盡諸漏,所作已作,離諸重擔,斷諸有結,正智,心善解脫。諸比丘!汝等莫妄量於人,唯有如來能量於人。」, [0276b07] 佛告諸比丘:「汝等勿於是比丘起於輕想;乃至汝等莫量於人,唯有如來能知人耳。」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飛鳥及走獸,  莫不畏師子, 唯師子獸王,  無有與等者。 如是智慧人,  雖小則為大, 莫取其身相,  而生輕慢心。 何用巨大身,  多肉而無慧, 此賢勝智慧,  則為上士夫。 離欲斷諸結,  涅槃永不生, 持此最後身,  摧伏眾魔軍。」, [0276b21] 爾時,提婆達多有利養起,摩竭陀王阿闍世毘提希子日日侍從五百乘車,來詣提婆達多所,日日持五百釜食,供養提婆達多,提婆達多將五百人別眾受其供養。, [0276b25] 時,有眾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聞提婆達多有如是利養起,乃至五百人別眾受其供養。乞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畢,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晨朝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聞提婆達多有如是利養起,乃至五百人別眾受其供養。」, [0276c02] 佛告諸比丘:「汝等莫稱是提婆達多所得利養。所以者何?彼提婆達多別受利養,今則自壞,他世亦壞。譬如芭蕉、竹、蘆,生果即死,來年亦壞;提婆達多亦復如是,受其利養,今世則壞,他世亦壞。譬如駏驉,受胎必死;提婆達多亦復如是,受諸利養,今世亦壞。他世亦壞,彼愚癡提婆達多隨幾時受其利養,當得長夜不饒益苦。是故,諸比丘!當如是學:『我設有利養起,莫生染著。』」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芭蕉生果死,  竹蘆實亦然, 駏驉坐妊死,  士以貪自喪。 常行非義行,  多知不免愚, 善法日損減,  莖枯根亦傷。」, [0276c19] 時,有眾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聞手比丘釋子於舍衛國命終。聞已,入舍衛城,乞食還,舉衣鉢,洗足畢,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今日晨朝,眾多比丘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聞釋氏子手比丘於舍衛國命終。云何?世尊!手比丘命終,當生何處?云何受生?後世云何?」, [0276c26] 佛告諸比丘:「是手比丘成就三不善法,彼命終當生惡趣泥犁中。何等三不善法?謂貪欲、瞋恚、愚癡。此三不善法結縛於心,釋種子手比丘生惡趣泥犁中。」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貪欲瞋恚癡,  結縛士夫心, 內發還自傷,  猶如竹蘆實。 無貪恚癡心,  是說為黠慧, 內發不自傷,  是名為勝出。 是故當離貪,  瞋恚癡冥心, 比丘智慧明,  苦盡般涅槃。」, [0277a11] 爾時,尊者難陀是佛姨母子,好著好衣,染色,擣治光澤,執持好鉢,好作嬉戲調笑而行。, [0277a13] 時,有眾多比丘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難陀是佛姨母子,好著好衣,擣治光澤,執持好鉢,好作嬉戲調笑而行。」, [0277a16] 爾時,世尊告一比丘:「汝往詣難陀比丘所,語言:『難陀!大師語汝。』」, [0277a21] 佛告難陀:「汝佛姨母子,貴姓出家,不應著好衣服,擣令光澤,執持好鉢,好作嬉戲調笑而行。汝應作是念:『我是佛姨母子,貴姓出家,應作阿練若,乞食,著糞掃衣,常應讚歎著糞掃衣,常處山澤,不顧五欲。』」, [0277a26] 爾時,難陀受佛教已,修阿蘭若行,乞食,著糞掃衣,亦常讚歎著糞掃衣者,樂處山澤,不顧愛欲。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難陀何見汝,  修習阿蘭若, 家家行乞食,  身著糞掃衣, 樂處於山澤,  不顧於五欲。」, [0277b07] 爾時,尊者低沙自念,我是世尊姑子兄弟故,不修恭敬,無所顧錄,亦不畏懼,不堪諫止。, [0277b09] 時,有眾多比丘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低沙自念是世尊姑子兄弟故,不修恭敬,無所顧錄,亦不畏懼,不堪諫止。」, [0277b12] 爾時,世尊告一比丘:「汝往詣低沙比丘所,語言:『低沙!大師語汝!』」, [0277b16] 佛告低沙:「汝實作是念:『我是世尊姑子兄弟,不修恭敬,無所顧錄,亦不畏懼,不堪忍諫。』不?」, [0277b18] 佛告低沙:「汝不應爾!汝應念言:『我是世尊姑子兄弟故,應修恭敬畏懼,堪忍諫止。』」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善哉汝低沙,  離瞋恚為善, 莫生瞋恚心,  瞋恚者非善。 若能離瞋慢,  修行軟下心, 然後於我所,  修行於梵行。」, [0277b29] 時,有尊者毘舍佉般闍梨子,集供養堂,為眾多比丘說法,言辭滿足,妙音清徹,句味辯正,隨智慧說,聽者樂聞,無所依說,顯現深義,令諸比丘一心專聽。, [0277c03] 爾時,世尊入晝正受,以淨天耳過於人耳,聞說法聲,從三昧起,往詣講堂,於大眾前坐,告毘舍佉般闍梨子:「善哉!善哉!毘舍佉!汝能為諸比丘於此供養堂,為眾多比丘說法,言辭滿足,乃至顯現深義,令諸比丘專精敬重,一心樂聽,汝當數數為諸比丘如是說法,令諸比丘專精敬重,一心樂聽,當得長夜以義饒益,安隱樂住。」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若不說法者,  愚智雜難分, 此愚此智慧,  無由自顯現, 善說清涼法,  因說智乃彰, 說法為明照,  光顯大仙幢, 善說為仙幢,  法為羅漢幢。」, [0277c20] 時,有眾多比丘集供養堂,悉共作衣。時,有一年少比丘!出家未久,初入法、律,不欲營助諸比丘作衣。, [0277c22] 時,眾多比丘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時,有眾多比丘集供養堂,為作衣故。有一年少比丘,出家未久,始入法、律,不欲營助諸比丘作衣。」, [0277c28] 爾時,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諸比丘:「汝等莫與是年少比丘語。所以者何?是比丘得四增心法,正受現法安樂住,不勤而得。若彼本心所為,剃鬚髮,著袈裟衣,出家學道,增進修學,現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非下劣方便,  薄德少智慧, 正向於涅槃,  免脫煩惱鏁。 此賢年少者,  逮得上士處, 離欲心解脫,  涅槃不復生。 持此最後身,  摧伏眾魔軍。」, [0278a13] 時,有比丘名曰上坐,獨住一處,亦常讚歎獨一住者,獨行乞食,食已,獨還,獨坐禪思。, [0278a15] 時,有眾多比丘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有尊者名曰上坐,樂一獨處,亦常讚歎獨一住者,獨入聚落乞食,獨出聚落,還至住處,獨坐禪思。」, [0278a19] 爾時,世尊語一比丘:「汝往詣彼上坐比丘所,語上坐比丘言:『大師告汝!』」, [0278a23] 爾時,世尊告上坐比丘:「汝實獨一靜處,讚歎獨處者,獨行乞食,獨出聚落,獨坐禪思耶?」, [0278a26] 佛告上坐比丘:「汝云何獨一處,讚歎獨住者,獨行乞食,獨還住處,獨坐禪思?」, [0278a27] 上坐比丘白佛:「我唯獨一靜處,讚歎獨住者,獨行乞食,獨出聚落,獨坐禪思。」, [0278a29] 佛告上坐比丘:「汝是一住者,我不言非一住,然更有勝妙一住。何等為勝妙一住?謂比丘前者枯乾,後者滅盡,中無貪喜,是婆羅門心不猶豫,已捨憂悔,離諸有愛,群聚使斷,是名一住,無有勝住過於此者!」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悉映於一切,  悉知諸世間, 不著一切法,  悉離一切愛, 如是樂住者,  我說為一住。」, [0278b12] 時,有尊者僧迦藍於拘薩羅人間遊行,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彼僧迦藍比丘有本二,在舍衛國中,聞僧迦藍比丘於拘薩羅人間遊行,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聞已,著好衣服,莊嚴華瓔,抱其兒來詣祇洹,至僧迦藍比丘房前。, [0278b17] 爾時,尊者僧迦藍出房露地經行。時,彼本二來到其前,作是言:「此兒幼小,汝捨出家,誰當養活?」, [0278b20] 時,彼本二作如是言:「我再三告,不與我語,不見顧視,我今置兒。」著經行道頭而去,言:「沙門!此是汝子,汝自養活,我今捨去。」, [0278b24] 彼本二復言:「是沙門今於此兒都不顧視,彼必得仙人難得之處。善哉!沙門!必得解脫。」情願不遂,抱子而去。, [0278b27] 爾時,世尊入晝正受,以天耳過人之耳,聞尊者僧迦藍本二所說,即說偈言:, 「來者不歡喜,  去亦不憂慼。 於世間和合,  解脫不染著。 我說彼比丘,  為真婆羅門。 來者不歡喜,  去亦不憂慼。 不染亦無憂,  二心俱寂靜, 我說是比丘,  是真婆羅門。」, [0278c09] 爾時,尊者阿難獨一靜處,作是思惟:「有三種香,順風而熏,不能逆風。何等為三?謂根香、莖香、華香。或復有香,順風熏,亦逆風熏,亦順風逆風熏耶?」作是念已,晡時從禪覺,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獨一靜處,作是思惟:『有三種香,順風而熏,不能逆風。何等為三?謂根香、莖香、華香。或復有香,順風熏、逆風熏,亦順風逆風熏耶?』」, [0278c17] 佛告阿難:「如是!如是!有三種香,順風熏,不能逆風,謂根香、莖香、華香。阿難!亦有香,順風熏、逆風熏、順風逆風熏。阿難!順風熏、逆風熏、順風逆風熏者。阿難!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所城邑、聚落,成就真實法,盡形壽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八方上下,崇善士夫,無不稱歎言:『某方某聚落善男子、善女人,持戒清淨,成真實法,盡形壽不殺,乃至不飲酒。』阿難!是名有香順風熏、逆風熏、順風逆風熏。」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非根莖華香,  能逆風而熏, 唯有善士女,  持戒清淨香。 逆順滿諸方,  無不普聞知, 多迦羅栴檀,  優鉢羅末利。 如是比諸香,  戒香最為上, 栴檀等諸香,  所熏少分限。 唯有戒德香,  流熏上昇天, 斯等淨戒香,  不放逸正受。 正智等解脫,  魔道莫能入, 是名安隱道,  是道則清淨。 正向妙禪定,  斷諸魔結縛。」, [0279a12] 一時,佛在摩竭提國人間遊行。與千比丘俱,皆是古昔縈髮出家,皆得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捨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善解脫,到善建立支提杖林中住。, [0279a16] 摩竭提王瓶沙聞世尊摩竭提國人間遊行,至善建立支提杖林中住,與諸小王群臣羽從,車萬二千、乘馬萬八千、步逐眾無數,摩竭提婆羅門長者悉皆從。, [0279a20] 王出王舍城,詣世尊所,恭敬供養。到於道口,下車步進,及於內門,除去五飾,脫冠却蓋,除扇去劍刀,脫革屣,到於佛前,整衣服,偏露右肩,為佛作禮,右遶三匝,自稱姓名,白佛言:「世尊!我是摩竭提王瓶沙。」, [0279a26] 時,瓶沙王重禮佛足,退坐一面。諸王大臣、婆羅門居士悉禮佛足,次第而坐。, [0279a28] 時,摩竭提婆羅門長者作是念:「為大沙門從欝鞞羅迦葉所修梵行耶?為欝鞞羅迦葉於大沙門所修梵行耶?」, 「欝鞞羅迦葉,  於此見何利, 棄汝先所奉,  事火等眾事。 今可說其義,  捨事火之由。」, 「錢財等滋味,  女色五欲果, 觀察未來受,  斯皆大垢穢, 是故悉棄捨,  先諸奉火事。」, 「見道離有餘,  寂滅無餘跡, 無所有不著,  無異趣異道。 是故悉棄捨,  先修奉火事, 大會等受持,  奉事於水火。 愚癡沒於中,  志求解脫道, 盲無智慧目,  向生老病死。 不見於正路,  永離生死道, 今始因世尊,  得見無為道。 大龍所說力,  得度於彼岸, 牟尼廣濟度,  安慰無量眾。 今始知瞿曇,  真諦超出者。」, [0279b29] 時,欝鞞羅迦葉即入正受,以神足力向於東方,上昇虛空,作四種神變,行、住、坐、臥,入火三昧,舉身洞然,青、黃、赤、白、頗梨紅色。身上出水,身下出火,還燒其身,身上出水以灌其身,或身上出火,以燒其身,身下出水,以灌其身。如是種種現化神通息已,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佛是我師,我是弟子。」, [0279c09] 爾時,摩竭提婆羅門長者作是念:「欝鞞羅迦葉定於大沙門所修行梵行。」, [0279c11] 佛說此經已,摩竭提王瓶沙及諸婆羅門長者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0279c15] 時,有陀驃摩羅子,舊住王舍城,典知眾僧飲食,床座隨次差請,不令越次。, [0279c16] 時,有慈地比丘,頻三過次得麤食處,食時辛苦,作是念:「怪哉!大苦!陀驃摩羅子比丘有情故,以麤食惱我,令我食時極苦,我當云何為其作不饒益事?」, [0279c20] 時,慈地比丘有姊妹比丘尼,名蜜多羅,住王舍城王園比丘尼眾中。蜜多羅比丘尼來詣慈地比丘,稽首禮足,於一面住。慈地比丘不顧眄,不與語。蜜多羅比丘尼語慈地比丘:「阿梨!何故不見顧眄,不共言語?」, [0279c25] 慈地比丘言:「陀驃摩羅子比丘數以麤食惱我,令我食時極苦,汝復棄我。」, [0279c27] 慈地比丘言:「汝可至世尊所,白言:『世尊!陀驃摩羅子比丘非法不類,共我作非梵行波羅夷罪。』我當證言:『如是。世尊!如妹所說。』」, [0280a02] 慈地比丘言:「汝若不如是者,我與汝絕,不復來往言語、共相瞻視。」, [0280a06] 時,慈地比丘即往稽首,禮世尊足,退住一面。蜜多羅比丘尼即隨後至,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一何不善不類陀驃摩羅子!於我所作非梵行波羅夷罪。」, [0280a16] 佛告陀驃摩羅子:「汝言如世尊所知,今非是時,汝今憶念,當言憶念;不憶念,當言不憶念。」, [0280a19] 爾時,尊者羅睺羅住於佛後,執扇扇佛,白佛言:「世尊!不善不類是比丘尼言:『尊者陀驃摩羅子共我作非梵行。』慈地比丘言:『如是,世尊!我先已知,如妹所說。』」, [0280a22] 佛告羅睺羅:「我今問汝,隨意答我。若蜜多羅比丘尼來語我言:『世尊!不善不類羅睺羅,共我作非梵行波羅夷罪。』慈地比丘復白我言:『如是,世尊!如妹所說,我先亦知』者,汝當云何?」, [0280a26] 羅睺羅白佛:「世尊!我若憶念,當言憶念;不憶念,當言不憶念。」, [0280a28] 佛言:「羅睺羅!愚癡人汝尚得作此語,陀驃摩羅子清淨比丘何以不得作如是語?」, [0280b01]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陀驃摩羅子比丘當憶念,蜜多羅比丘尼當以自言滅,慈地比丘僧當極善呵諫教誡:『汝云何見?何處見?汝何因往見?』」世尊如是教已,從座起,入室坐禪。, [0280b05] 爾時,諸比丘於陀驃摩羅子比丘憶念,蜜多羅比丘尼與自言滅,慈地比丘極善呵諫教誡言:「汝云何見?何處見?何因往見?」, [0280b08] 如是諫時,彼作是言:「彼陀驃摩羅子不作非梵行,不犯波羅夷,然陀驃摩羅子比丘三以麤惡食恐怖,令我食時辛苦。我於陀驃摩羅子比丘愛恚癡怖,故作是說,然陀驃摩羅子清淨無罪。」, [0280b12] 爾時,世尊晡時從禪覺,至大眾前敷座而坐。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於陀驃摩羅子比丘所憶念持,蜜多羅比丘尼與自言滅,慈地比丘極善呵諫,乃至彼言:『陀驃摩羅子清淨無罪。』」, [0280b16]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云何愚癡?以因飲食故,知而妄語。」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若能捨一法,  知而故妄語, 不計於後世,  無惡而不為。 寧食熱鐵丸,  如熾然炭火, 不以犯禁戒,  而食僧信施。」, [0280b26] 爾時,尊者陀驃摩羅子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願於佛前取般涅槃。」, [0280b28] 世尊默然。如是三啟,佛告陀驃摩羅子:「此有為諸行,法應如是!」, [0280b29] 爾時,尊者陀驃摩羅子即於佛前,入於三昧,如其正受,向於東方,昇虛空行,現四威儀,行、住、坐、臥,入火三昧,身下出火,舉身洞然,光焰四布,青、黃、赤、白、頗梨紅色。身下出火,還燒其身,身上出水,以灑其身,或身上出火,下燒其身,身下出水,上灑其身。周向十方,種種現化已,即於空中,內身出火,還自焚其身,取無餘涅槃,消盡寂滅,令無遺塵。譬如空中然燈,油炷俱盡,陀驃摩羅子空中涅槃,身心俱盡,亦復如是。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譬如燒鐵丸,  其焰洞熾然, 熱勢漸息滅,  莫知其所歸。 如是等解脫,  度煩惱淤泥, 諸流永已斷,  莫知其所之。 逮得不動跡,  入無餘涅槃。」, [0280c18] 一時,佛在央瞿多羅國人間遊行。經陀婆闍梨迦林中,見有牧牛者、牧羊者、採柴草者,及餘種種作人,見世尊行路,見已,皆白佛言:「世尊!莫從此道去!前有央瞿利摩羅賊,脫恐怖人。」, [0280c22] 佛告諸人:「我不畏懼!」作此語已,從道而去。彼再三告,世尊猶去。遙見央瞿利摩羅手執刀楯走向,世尊以神力現身徐行,令央瞿利摩羅駃走不及。走極疲乏已,遙語世尊:「住!住!勿去!」, 「沙門尚駃行,  而言我常住, 我今疲勌住,  說言汝不住, 沙門說云何,  我住汝不住?」, 「央瞿利摩羅,  我說常住者, 於一切眾生,  謂息於刀杖。 汝恐怖眾生,  惡業不休息, 我於一切蟲,  止息於刀杖。 汝於一切蟲,  常逼迫恐怖, 造作凶惡業,  終無休息時。 我於一切神,  止息於刀杖, 汝於一切神,  長夜苦逼迫。 造作黑惡業,  于今不止息, 我住於息法,  一切不放逸。 汝不見四諦,  故不息放逸。」, 「久乃見牟尼,  故隨路而逐, 今聞真妙說,  當捨久遠惡。 作如是說已,  即放捨刀楯, 投身世尊足,  願聽我出家。 佛以慈悲心,  大僊多哀愍, 告比丘善來,  出家受具足。」, [0281a22] 爾時,央瞿利摩羅出家已,獨一靜處,專精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增修梵行,現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本受不害名,  而中多殺害, 今得見諦名,  永離於傷殺。 身行不殺害,  口意俱亦然, 當知真不殺,  不迫於眾生。 洗手常血色,  名央瞿摩羅, 浚流之所漂,  三歸制令息。 歸依三寶已,  出家得具足, 成就於三明,  佛教作已作。 調牛以捶杖,  伏象以鐵鈎, 不以刀捶杖,  正度調天人。 利刀以水石,  直箭以熅火, 治材以斧斤,  自調以黠慧。 人前行放逸,  隨後能自斂, 是則照世間,  如雲解月現。 人前放逸行,  隨後能自斂, 於世恩愛流,  正念而超出。 少壯年出家,  精勤修佛教, 是則照世間,  如雲解月現。 少壯年出家,  精勤修佛教, 於世恩愛流,  正念以超出。 若度諸惡業,  正善能令滅, 是則照世間,  如雲解月現。 人前造惡業,  正善能令滅, 於世恩愛流,  正念能超出。 我已作惡業,  必向於惡趣, 已受於惡報,  宿責食已食。 若彼我怨憎,  聞此正法者, 得清淨法眼,  於我修行忍。 不復興鬪訟,  蒙佛恩力故, 我怨行忍辱,  亦常讚歎忍。 隨時聞正法,  聞已隨修行。」, [0281c04] 時,有異比丘,於夜明相出時,出搨補河邊,脫衣著岸邊,入水洗浴。浴已上岸,被一衣,待身乾。, [0281c06] 時,有一天子放身光明,普照搨補河側,語比丘言:「汝少出家,鮮白髮黑,年始盛美,應習五欲,莊嚴瓔珞,塗香華鬘,五樂自娛,而於是時,違親背俗,悲泣別離,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如何捨現前樂,而求非時之利?」, [0281c11] 比丘答言:「我不捨現前樂求非時樂,我今乃是捨非時樂得現前樂。」, [0281c14] 比丘答言:「如世尊說,非時之欲,少味多苦,少利多難。我今於現法中,已離熾然,不待時節,能自通達,現前觀察,緣自知覺。如是,天子!是名捨非時樂得現前樂。」, [0281c18] 天復問比丘:「云何復是如來所說,非時之欲,少樂多苦?云何復是如來所說,現法利樂,乃至緣自覺知?」, [0281c20] 比丘答言:「我年少出家,不能廣宣如來所說正法、律儀。世尊近在迦蘭陀竹園。汝可往詣如來,問其所疑,如世尊說,隨憶受持。」, [0281c23] 天子復言:「比丘!於如來所,有諸力天眾多圍遶,我先無問,未易可詣。比丘!汝若能為先白世尊者,我可隨往。」, [0281c27] 時,彼比丘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以向天子往反問答具白世尊:「今者,世尊!彼天子誠實言者須臾應至,不誠實者自當不來。」, 「斷愛及名色,  除慢無所繫, 寂滅息瞋恚,  離結絕悕望, 不見於人天,  此世及他世。」, [0282a23] 時,有異比丘於後夜時至搨補河邊,脫衣置岸邊,入水洗浴。浴已,還上岸,著一衣,待身乾。, [0282a25] 時,有一天子放身光明,普照搨補河側,問比丘言:「比丘!比丘!此是丘塚,夜則起烟,晝則火然,彼婆羅門見已而作是言:『壞此丘塚,發掘者智,持以刀劍。』又見大龜,婆羅門見已,作是言:『除此大龜,發掘者智,持以刀劍。』見有氍氀,婆羅門見已,作此言:『却此氍氀,發掘者智,持以刀劍。』見有肉段,彼婆羅門見已,作是言:『除此肉段,發掘者智,持以刀劍。』見有屠殺,婆羅門見已,作是言:『壞是屠殺處,發掘者智,持以刀劍。』見有楞耆,彼婆羅門見已,作是言:『却此楞耆,發掘者智,持以刀劍。』見有二道,彼婆羅門見已,作是言:『除此二道,發掘者智,持以刀劍。』見有門扇,婆羅門見已,作是言:『却此門扇,發掘者智,持以刀劍。』見有大龍,婆羅門見已,作是言:『止!勿却大龍,應當恭敬。』比丘!汝來受此論,往問世尊,如佛所說,汝隨受持。所以者何?除如來,我不見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於此論心悅樂者,若諸弟子從我所聞,然後能說。」, [0282b15] 爾時,比丘從彼天所聞此論已,往詣世尊,稽首禮足,退坐一面。以彼天子所問諸論廣問世尊:「云何為丘塚?云何為夜則起烟?云何為晝則火然?云何是婆羅門?云何發掘?云何智者?云何刀劍?云何為大龜?云何氍氀?云何為肉段?云何為屠殺處?云何為楞耆?云何為二道?云何為門扇?云何為大龍?」, [0282b22] 佛告比丘:「丘塚者,謂眾生身,麤四大色父母遺體,摶食、衣服、覆蓋、澡浴、摩飾、長養,皆是變壞磨滅之法。夜起烟者,謂有人於夜時起,隨覺隨觀。晝行其教,身業、口業。婆羅門者,謂如來、應、等正覺。發掘者,謂精勤方便。智士者,謂多聞聖弟子。刀劍者,謂智慧刀劍。大龜者,謂五蓋。氍氀者,謂忿恨。肉段者,謂慳愱。屠殺者,謂五欲功德。楞耆者,謂無明。二道,謂疑惑。門扇者,謂我慢。大龍者,謂漏盡羅漢。如是,比丘!若大師為聲聞所作,哀愍悲念,以義安慰,於汝已作,汝等當作所作,當於曝露、林中、空舍、山澤、巖窟,敷草樹葉,思惟禪思,不起放逸,莫令後悔,是則為我隨順之教。」即說偈言:, 「說身為丘塚,  覺觀夜起烟, 晝業為火然,  婆羅門正覺。 精進勤發掘,  黠慧明智士, 以智慧利劍,  厭離勝進者。 五蓋為巨龜,  忿恨為氍氀, 慳愱為肉段,  五欲屠殺處。 無明為楞耆,  疑惑於二道, 門扇現我慢,  漏盡羅漢龍。 究竟斷諸論,  故我如是說。」, [0282c20] 時,有異比丘以不住心,其心惑亂,不攝諸根,晨朝著衣持鉢,入波羅[木*奈]城乞食。是比丘遙見世尊,見已,攝持諸根,端視而行。世尊見是比丘攝持諸根,端視而行,見已入城。乞食畢,還精舍,舉衣鉢,洗足已,入室坐禪。晡時從禪覺,入僧中,敷坐具,於大眾前坐,告諸比丘:「我今晨朝著衣持鉢,入波羅[木*奈]城乞食,見有比丘!以不住心、惑亂心,諸根放散,亦持衣鉢入城乞食,彼遙見我,即自斂攝竟,為是誰?」, [0283a01] 時,彼比丘從座起,整衣服,到於佛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世尊!我於晨朝入城乞食,其心惑亂,不攝諸根行,遙見世尊,即自斂心,攝持諸根。」, [0283a04]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見我已,能自斂心,攝持諸根。比丘!是法應當如是。若見比丘,亦應自攝持。若復見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亦當如是攝持諸根,當得長夜以義饒益,安隱快樂。」, 「以其心迷亂,  不專繫念住, 晨朝持衣鉢,  入城邑乞食。 中路見大師,  威德容儀備, 欣悅生慚愧,  即攝持諸根。」, 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Web Site : https://www.cbeta.org E-mail : service@cbeta.org Tel : +886-2-2383-2182, 地址 : 10044 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 77 號 8 樓 R812 Address : Rm.

近藤光 妻, 独活 読み方, 弱くても勝てます 本 名言, 質問事項 敬語, エヴァンゲリオン ムビチケ ローソン,

コメントを残す

前の記事

ハートのぶどう